沈帥青:暴飲暴食不健康 預防勝治療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8/10/16 00:1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蘋果公司為促進研究暴飲暴食問題,將免費為患者派發智能手錶,旨在收集數據研究預防方法。美國及本地暴食症(Bulimia)患者皆普遍難以求助,重視預防惡化方為上策。

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醫學院將透過一項名為BEGIN的研究,找來1,000名暴飲暴食或有暴食病史的成年人士,嘗試更深入了解此類病症的基因因素。蘋果公司與大學合作,為每名參與者提供免費Apple Watch,要求他們戴上以便收集他們暴飲暴食前後的數據,例如心跳率等。

研究人員表示,全美有3,000萬人患有至少一種飲食失調,惟醫學界對暴食症知之不多,期望能藉研究預測患者何時可能暴飲暴食,建立有效預警系統。

暴食症患者有別於狂食症(Binge Eating)患者,後者暴飲暴食但不會設法消耗熱量,加劇癡肥及糖尿病等問題;前者雖然暴飲暴食,但卻注重保持體重及身材。美國精神科協會將暴食症分為嘔瀉型(Purging Type)及非嘔瀉型(Non-purging Type),前者在進食後會扣喉強迫自己嘔吐、甚或服用瀉藥;後者則會絕食或過度運動。 

無論是嘔瀉或非嘔瀉,皆可對身體帶來嚴重創傷。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指,暴食症患者作出的補償性行為如強迫嘔吐,可令下顎唾液腺腫脹、蛀牙、食道出血、嚴重脫水及電解質失衡,進而導致心律不齊及腎功能衰竭。

暴食症成因暫無定論,但高風險因素除社會打造不真實身體形象之外,亦包括已有心理創傷及壓力,如本地藝人王君馨曾透露,自己在事業低谷時也曾因壓力患暴食症。香港進食失調康復會表示,在2010至17年間共接獲1619個熱數字,發現有882宗個案,當中近3成是暴食症,且以女性為主。

據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,飲食失調患者一般不願求助,身邊人不到其病入膏肓亦難覺有恙,兒童之間普遍只有3至28%得到診治。院方表示有必要提早發現以防止惡化,在2014年一項實驗中,要求當地中學生填寫篩查問卷,成功發掘高危學生,亦強調成本極低,在每個學生身上只花費35美仙。

美國全國飲食失調協會在2015年,循教育宣傳計劃The Body Project、為學生灌輸健康身體形象,獲9成協調員認可,指成功減少學生追求不真實身體形象,從而減少極端飲食習慣。

追求外在美的年輕人,一向是飲食失調問題的高危群組,本地家長需留意子女有否拒絕上桌一起進食等行為,亦有責培訓孩子批判性思維、勿因潮流犧牲健康。

暴食症知多些

  • 成因:醫學界暫無統一見解,但家族中有暴食者則增加患病機率,其他潛在因素包括人生經歷重大改變、職場或社會文化鼓吹不真實身體形象、以及受虐等留下的心理陰影
  • 預兆:體重變動頻繁、雙眼佈滿血絲、口部潰瘍、不孕不育。患者飲食不均衡,只是絕食及暴食、飯後馬上需要去廁所、經常獨自進食,令其與家庭及朋友關係惡化
  • 治療:認知行為治療(CBT)是目前應對暴食症的最佳心理治療方案,藉幫助患者承認問題、及改變對食物的不當認知,逐步改善行為

撰文 : 沈帥青